《大道河湟》
中华民族历史悠久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
历史的痕迹,如同深邃河流中刻印的礁石,见证着时间的流转。每一道刻痕,都是历史沉淀的见证,凝聚着无数故事的底蕴。这是岁月无声的诉说,是沧桑巨变的见证,是文化传承的印记。
在这片土地上,祖辈们世代放牧、耕种、歌唱,传承着独特的民族文化,一代又一代在这片美丽的家园中繁衍生息,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。
剧目以新时代学生形象作为第一视角,引领我们走入“河湟”这座巨大的多宝阁,漫步于历史文化长河之中,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。
这趟人与自然、古代与现代、梦想与现实交织的奇幻之旅穿越时空,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。带领我们与古老的文明对话,领略河湟文化的博大精深,感受中华历史的雄浑壮阔,直观海东自然风物之美、民族团结之美、多元文化之美、高质量发展之美,奏响了海东蓬勃发展的时代最强音。
这是坚定不移,更是心之所向……
序篇
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,有这样一片土地,它既是自然风光的集大成者,又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——这便是河湟地区。
河湟,一个充满诗意与神秘的名字,它源自黄河与湟水的交汇,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奇迹,也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跌宕起伏。
本剧将带您走进河湟,探寻那些流淌在历史与文化中的悠悠长歌。
一幕
四千年前,生活在河湟地区的先民们,以他们超然的大觉悟大智慧开启了华夏文明之光。河湟谷地的悠悠岁月,就是伴随着这如痴如醉的舞步走过来了。
马家窑先民高举探索的火炬,在黄土朝天的生活中,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陶器,黄土涅槃重生,彩陶文化便应运而生,这里的彩陶流成了河。
自古以来,河湟地区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,汉族、藏族、回族、土族、撒拉族、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,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。
历史上,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融合,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从秦汉时期的郡县设置,到唐宋时期的繁荣景象,再到明清时期的边陲重镇,河湟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民族交融史,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写照。
河湟大地,给世人留下了 4000 年前“世界第一碗面”。
这里,每一道菜肴都是一首诗,讲述着河湟儿女的智慧与勤劳,不仅是一场美食的聚会,更是一次文化的逛欢。
在这里,你可以品尝到多民族的和融和睦,感受到河湟大地独有的风情与韵味。
这里,每一道菜肴都是一首诗,讲述着河湟大地的故事与传奇;每一口美食都是一次旅行,带你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,感受河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河湟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民俗底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。
花儿,这一源于河湟地区的民歌形式,以其高亢激昂、深情细腻的歌声,唱出了河湟儿女的喜怒哀乐,成为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河湟地区的刺绣、剪纸、泥塑、社火、皮影戏等,都展现了河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河湟,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,用它那独特的自然风光、深厚的历史文化、璀璨的艺术瑰宝,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。
在这里,每一座山、每一条河、每一座古城、每一首民歌,都是历史的见证,都是文化的传承。河湟,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一种文化的符号,它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,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。
总策划:赵以鸿 麻守文 闫国良
监制:任琴兰 韩玉麟 赵元杰
策划:莫晓娜 杨倩 白帆 时永青 哈成君 韩海军
总导演:王为 王蒙川
编剧:王蒙川 张志豪
执行总导演:王杨
统筹:莫晓娜 杨倩 张志豪
作曲:李世成
舞美总设计:王铮
舞美总监:苗献民
舞蹈总监:魏佩茹
服装总监:李思洋
听觉总监:多杰扬忠
视觉总监:曹德芳
威亚总监:杨耀宇
舞台总监:杨倩
执行导演:孟岳
分场导演:李鑫 刘莹莹 惠文博 杨倩
视频设计:赵峰
道具设计:吴成绩
灯光设计:更藏诺日
平面设计:王海玲
化妆设计:任子静
编导:李滨冰 王廷月
作曲助理:刘应军 杨庭
舞美助理:魏文祥 哈成君 张明德
灯光助理:张贵录 莫文功 王海盛 王妘
剧务:李雪梅 白帆 时永青 哈成君 杨庭 张明德
王海盛 王妘 李滨冰 王廷月 罗桑牧仁
监制单位:海东市文体旅游广电局
出品单位:海东市文化馆
演出单位:海东河湟歌舞团演艺有限公司
鸣谢单位:青海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